放弃企业高薪,沉于三尺讲台,他将内心真诚的呼唤化为实现梦想的磅礴之力,高蹈前行。
淡泊名利,潜心治教,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他用师德的温度拔节着自己和他人的高度。
喜欢仰望星空,更喜欢脚踏实地,他以木铎之心决然奏响铿锵奋进的浩然之音。他就是武昌首义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肖书浩老师。1962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深圳爱尔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信息中心负责人,2009年来校任教,2015年获评副教授。从教以来,爱岗敬业、忠实履责、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和青年教师团队传帮带上成绩显著,被同事誉为工作最认真的人。
教学上的佼佼者
肖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将其视为最大的人生理想。虽然在公司就任高职,收入不菲,但他心中始终萦绕着强烈的教师梦。后来,他毅然辞职来校任教。他说,这是他最忠于内心的决定,要让自己的理想自由飞翔。想如斯,更行如斯。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谈及这位教学上的佼佼者,同事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为师当勤勉。”这是肖老师的自省箴言。学校规定教师上课不能迟到,可肖老师做得有点“过头”,多年来他每次上课均至少提前40分钟到教室,检查教案和多媒体设备,将授课重点和思路重新梳理。很多学生受其敬业精神感染,逐渐改掉了爱迟到的习惯。
他力避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注重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一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多讲工程实例,使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理论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二是注重本学科最新成果跟踪。他善用相关软件演示材料力学最新成果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在后来毕业设计中选择相关题目。三是注重课堂讨论交流。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的知识分享者是其重要理念,课中探讨争鸣成为常态。四是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肖老师带领学生研制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教具”,学生反映良好。该项目还获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一等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五是注重将OBE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借助该理念,重视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价和不断改进。六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方法,启发其带着问题听课,快速学习新知识。
多年来,其教学受到学生高度好评,到课率稳居98%以上,在学校每年评教中,其综合好评率平均达95%,并荣获2014-2015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16-2017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肖老师还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他说,只有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态势,更好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就业能力。一是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010年至今,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均获奖,其中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二次。二是积极将科研课题和学科竞赛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真题真做,真题率达100%,他成为学生最欢迎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之一,指导的毕业论文分获2015届和2016届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三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新技术新思想,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走上科研探索之路。
此外他还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方面的长处,不计报酬,主动组建学院“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短时间内报名达百余人。他免费实施培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在学生心中,肖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
邓玲是机电专业一名学生,肖老师的材料力学课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她立志也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肖老师也时常鼓励她、帮助她。她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肖老师就为她联系暑期打工的地方。考研生时,肖老师帮她选择学校和专业。邓玲毕业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所学校的老师,很巧的是也教材料力学。
奋力科研的狂人
肖老师说,自己是一个热爱新技术新技能的狂人。为贴合学院专业建设,他较早便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每天要看大量该领域英文原著,并积极投身人工智能科研工作。他认为,只有扎实的科研,才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2016年12月,肖书浩老师参加的项目“特殊场地防雷系统及其工程应用”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中,肖老师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解决了防雷天线既要求遮蔽角小,又要求抗强风的难题。项目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转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国防效益。该成果的应用,不仅弥补了国产国防装备防雷生存能力和综合抗干扰能力方面长期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不足,同时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防装备制造行业的整体防雷技术标准规格,增加了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避免了因技术缺陷导致的防雷能力不足造成的每年数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防雷而装备闲置造成的高达数十亿的浪费价值。
近几年,肖老师还主持完各类纵横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8项,发表科研论文9篇。今年,其主持的与某研究所合作的在研项目,将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某军事设备,将极大提升某军事设备的指挥管理能力,再次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对于科研,肖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他也一直躬身践行着这句座右铭。他时刻关注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虽已过天命之年,却一直保持着亲自编代码测试新算法的习惯。在参与苏州某公司的科研项目中,他多次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奔赴该公司,一忙就是两周。为做好程序设计调试,几乎每天工作至凌晨2点。他说,不脚踏实地地付出,哪能有回报。
每次项目研发中,他从不满足于自己出成果,他更希望同事和学生们能有所获。其科研项目经常会吸纳青年教师和学生,希望借此提升他们的科研认知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些学生在参与了项目后能力获得巨大提升,就业时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岗位。
领航团队的先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肖老师不仅自己把科研做得风生水起,也甘为人梯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肖老师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带领大家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育人水平。为此,他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并奉为人生乐事。
在他的倡议下,2017年机电院成立了机电工程研究所,身为副所长的他,专注于该所人财物配备、实验室建设、团队成员培养等繁复工作。
青年教师何为是学院一名普通实验员,工作几年后遇到职业瓶颈,肖老师便让他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和他一起开展机电设备虚拟操作仿真课题研究,手把手教他学习C++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及科研项目文本撰写。现在何老师已成为学院科研骨干,能独立承接人工智能领域的课题。
青年老师吴蕾一直为自己的科研方向苦恼。肖老师知道后,主动找其谈心。当得知她对工业机器人很感兴趣,便帮她把研究方向定位为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手引导定位方面的应用。现在吴老师不仅能独立承接横向科研课题,也成功申请到了纵向项目。
由于肖老师热心好助,青年教师们遇有难题,总会求助于他,从小到知识点解疑,大到办公设备购买,他来者不拒,热心解难。有一位团队成员,因科研需要一台电脑,在没有相应资金安排的情况下,他自费7650元为其购买。肖老师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其他青年教师分享,在大家心中,他真诚而热情,是温暖他们成长腾飞的最大助力,是领航团队的先锋。不到一年时间,所内团队成员发展到近30人,力量日渐壮大。
肖老师还积极为团队教学科研营造良好硬件环境,在其努力下,机电研究所兴建了两个实验室,他经常自费为实验室购买一些小设备。年终时,他也时常自掏腰包给成员发奖金。有人说,肖老师很傻,公家的事何必如此,他却说,我来当教师本就不是为了钱,况且年青人都很辛苦,给点鼓励,他们能更有激情成长。
在肖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科研成果频出。2016年在同类院校中首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年12月,肖老师所在团队成为学校首批获资助科技创新团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是否能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是肖老师最喜欢的诗,也是对他自己孜孜杏坛最本真绚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