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08-09-28发布部门:cicro阅读次数:
2008年7月20日,自动化系派出三位老师参加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 “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于2008年7月22~2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90余所高校的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教授、专家等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共16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就“高等学校机械设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经验交流”等进行了介绍和宣讲;并就教学成果及经验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现将本次会议主要工作及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会议主题
1、高等学校机械设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讨;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经验交流;
3、教学成果及经验交流。
二、会议主要内容:
1、介绍机械设计课程指导委员会近期工作;
2、介绍2008年5月第三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的有关情况;
3、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经验;
4、“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
5、论文宣读与教学经验交流。
三、会议主要工作
1.大会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宋宝玉教授主持,由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邓宗全教授致开幕词。
2. 大会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就当前教学工作、科研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设计等方面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副校长作了题为“探月工程与月球车介绍”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哈工大参与的月球车密切相关,邓校长介绍了国际上常见的月球车类型,并系统的比较了个类型月球车的优缺点,最后邓校长为大家介绍了哈工大参与研制的月球车的主要设计构思以及此款月球车在机械创新上的成就。
来自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苏代忠教授介绍了英国工程设计/产品设计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情况;
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苏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特伦特大学机械方向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情况。
其次,介绍了特伦特大学的本科生进行社会实习工作的情况,并系统介绍了学校与英国政府关于学生进入公司实习的鼓励措施。
最后,苏教授介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并为各位老师演示了毕业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视频片段。西南交通大学王培俊教授作了 “第三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和“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国家教学团队建设”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彭文生教授作了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关情况”的报告。在会上,彭文生教授首先为各位老师介绍了08年湖北机械创新大赛的比赛情况以及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各个学校积极参与创新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接着将重点转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最后彭教授从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谈起,通过比较中美两种科技教育制度,得出了“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育”的结论,他强调要培养创新人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非常重要。
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宋宝玉教授做了关于“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介绍”和“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简介”的报告;
此次报告一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简要介绍。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性以及认证过程。二是关于哈工大专业认证工作介绍,详细介绍了哈工大进行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专业认证的具体工作过程。
浙江大学顾大强教授做了关于“科技创新组织与管理”的报告;在此次报告中顾教授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经验。首先顾教授介绍了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个性化科学研究以及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其次介绍了创新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条件,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以学生的创造发明为例,说明了创新基地在促进学生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陈扬枝教授做了关于“研究性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探讨”的报告; SolidWorks公司陈超祥先生做了关于“三维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报告;Algor 公司李华强先生做了关于“分析设计一体化教学新趋势”的报告。 3.学术研讨 与会代表分三组,分别进行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等内容,以及SolidWorks软件培训及Algor软件培训工作。
在“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会议中,各位与会老师都积极发言。浙大的顾教授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产品创新设计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高附加值的关键,而想象力则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利用提问、共同激励和协作、分组讨论等提高想象力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非常重要。而来自燕山大学的吕世君老师则认为,对于在校的本科生而言,提高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在于加强本科实验教学环节。他认为只有学校所具有的本科实验教学与社会发展保持相对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在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的研讨会议中,与会老师积极讨论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介绍各自的改革经验。来自哈工大的高海波老师做了关于“科研成果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的经验介绍。他认为一般机械设计的教材包括各种常见零件,而这些零件的设计均有其各自的特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械零部件都有了新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讲课过程中,将搜集到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把教师自己的科研经验告诉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而来自同济大学的童建华老师则介绍了“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探索”,主要针对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单科性工艺教学转变为多科性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综合教学,将单一工种实习转变为多工种综合的工程训练。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摒弃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传统模式和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SolidWorks软件培训及Algor软件培训工作”的研讨会上两位软件公司均派出技术人员为各位老师介绍三维软件的最新改进功能,并做了详细的演示,其中SolidWorks公司的区域经理为各位老师介绍了SolidWorks推出的针对见习工程师和学生的“CSWA”(见习三维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介绍了学校参与CSWA认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具体的认证流程。并解答了已获得认证资格的部分学校代表所提出的问题。同行之间经过充分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经验交流和研讨,将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各校教育创新与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学生的科技与教育创新思想,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4.实验室参观与会代表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室。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焊接工艺实验室,模具工艺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实验室和创新大赛作品陈列室。在机械设计实验室中老师们参观了设计实验室里面的主要仪器,并观看了实验室老师对仪器的操作和演示,了解了哈工大本科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设计课题和设计过程。在机械原理实验室中,主要观看了关于机构设计及齿轮设计的相关实验台,并了解了学生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情况。在机器人实验室中,实验室老师为与会老师演示了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讲解工作原理。在创新大赛陈列室里,老师们观看了学生的创新作品并了解了哈工大在机械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5.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参加了见习工程师培训会议,针对教学实验向设计型、综合型的方向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代表们对该校在实践环节上已形成的鲜明教学特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所获得的成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四、会议主要收获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我们获得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 在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参与研讨会并听取专家关于机械创新的报告,我们发现在对本校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学校与一些重点学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体现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教学设置方面。首先在本校学生进行设计的时候老师参与的份额比较大,学生缺乏自主进行创新的意识,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创新讲座或者进行产品创新想象力的一些特殊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在教学设置上,学校可以尝试将创新设计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进行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布置实际的设计课题,可以使学生熟悉加工机器,了解零件性质,零件加工及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
2.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机械设计课程基本上全部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与机械设计及设计过程的概念没有直接的认知,只有书本认识而与实践脱节,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就会出现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设置上可以采用其他学校的经验,直接将科研任务的设计过程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机械零件性能的同时能具备总体的产品设计意识。
3.在实践性教学环节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机会,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浙大的创新基地的建设方法,建设开放式的工作室向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可以在实验室专门开辟工作室全年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创新设计或者个性化科学研究。工作室由学生自己负责,工作室运作情况以及实验进度情况由学生自己掌握。工作室向学生提供进行基本实验需要的简单仪器,数控基地向工作室提供零件加工的技术支持。在工作室中营造有科学研究气氛的实验室环境和工作条件,对进入工作室的本科生,鼓励他们除上课外,其余时间都呆在基地中进行学习、自修、交流、讨论、安装、调试、实验并协助进行实验室管理。选题均由学生提出,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欢迎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或有工程应用价值的任何题选,由学院组织有关领域专家,定期对申请书进行评审,对符合要求的实验项目,获得进入,并获准使用各种资源。这样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