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2010-10-25发布部门:cicro阅读次数:
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于2010年8月7~10日在浙江杭州市一并举行。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主办、浙江科技学院承办、浙江理工大学协办,本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围绕现代设计理论、技术与方法,现代设计与试验技术,产品创新设计,设计与分析方法及工具,设计组织与管理,数字化设计,生态设计等会议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主题发言、论文交流和研讨。我和教研室的李硕、赵燕二位老师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
我们三位老师乘坐火车于8月7日上午到达杭州市,8月8日会议正式开始,8月8日上午,机械设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主持大会并致大会开幕词。浙江科技学院副院长赵东福致欢迎词,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祝贺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在杭州成功举行。
8月8日上午大会特别邀请了4个大会主题报告,分别为:格罗特教授(德国)关于“工程设计新方法”的报告;邓宗全教授关于“星球探测采样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赵东福教授关于“浙江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报告;钱仲焱博士关于“民用大飞机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差距”的报告。机械设计分会孙薇秘书长总结了2009年~2010年的工作。
8月8日下午会议设两个会场进行(机械设计年会、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机械设计年会会场由段宝岩教授主持,会议 6个主题报告,分别为:周仲荣教授关于“工程耐磨器件的仿生协同设计”的报告;段宝岩教授关于“大型射电望远镜与天线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的报告;谢里阳教授关于“大型升船机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的报告;檀润华教授关于“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的报告;肖人彬教授关于“智能设计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阎绍泽教授关于“太阳电池阵动力学分析”的报告。
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由刘向峰教授主持,会议8个主题报告,分别为:陈文华教授关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宣讲”的报告,并传达了“国家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威海会议精神”;谭晓兰老师关于“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考与体会”的报告;陈霞老师关于“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杨会霞老师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讨”的报告;吴立言教授关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思考”的报告;宋宝玉教授关于“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报告;竺志超教授关于“依托国家示范中心开展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报告;陈超祥博士关于“未来的工程师掌握着地球的命运“的报告。
8月9日, 会议设3个专题会场进行研讨:
第一专题会场,设计理论与方法学专题会场,由檀润华教授主持。7位教授进行了专题报告:刘志峰教授关于“可持续制造的前沿与发展--既LCE2010国际会议总结”的报告;江平宇教授关于“工业产品服务系统及应用”的报告;刘更教授关于“协同设计仿真集成平台及其工程应用”的报告;陈立平教授关于“知识表达标准、工业普适计算平台、知识中间件库研究与应用”的报告;陈志伟总工程师关于“MRROU矩阵于疲劳寿命分析”的报告;虞岩贵教授关于“用软件技术实现含裂纹结构材料行为演变全过程的损伤计算”的报告;李其朋博士关于“汽车油冷器自动化检测和装配机构的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的报告。
第二专题会场,设计方法学前沿交流会(杭州设计方法学学会)。会议由王玉新教授主持并做了“创新设计的思考” 的专题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创新设计的新理解,对创新设计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与会代表就报告作了热烈的讨论,并对设计方法学的发展和科研热点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第三专题会场,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由吴立言教授主持会议。 以下教授进行了专题报告。奚鹰教授关于“机械专业基础试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报告;沈萌红教授关于“高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的报告;王瑞金教授关于“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报告;项忠霞教授关于“机械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的报告;黄小龙教授关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建设”的报告;常治斌教授关于“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建设与研究”的报告;高中庸教授关于“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席平教授关于“研究生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工具软件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报告。
8月10日上午,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和机械设计年会分2个专题会场进行研讨及自由发言。会议邀请了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做了突出自主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重大装备技术创新与实践、创新和智能设计方法、创新与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等内容的报告。专题会场研讨了节能、减排、再制造、绿色制造和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集成等内容;研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推动各校教育创新与科技的发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本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三位老师感觉收获颇丰,通过聆听各位专家教授和学者的报告及研讨,我们开阔了学科视野,了解了机械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例如,邓宗全教授关于“星球探测采样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钱仲焱博士关于“民用大飞机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差距”的报告、周仲荣教授关于“工程耐磨器件的仿生协同设计”的报告;段宝岩教授关于“大型射电望远镜与天线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的报告;谢里阳教授关于“大型升船机设计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的报告等,这些报告涉及到的都是有关机械、机械设计、机械设备最前沿的知识,都是各位专家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平常在学校中很难接触到,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感觉对机械学科有了更深、更远的认识,学科发展是无止境,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其次,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分享了教学经验,那就是与来自各个省份的教育同行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只是局限机械设计课程本身,还包括了机械学科各门课程的教学。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教师同行,很多人都是各名校的教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收获很多,也感触很多。如陈霞老师关于“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杨会霞老师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讨”的报告;吴立言教授关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思考”的报告等。我们学校当前强调“实践教学改革”,这些报告虽然都是讲机械设计课程的,但对其他课程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通过这次会议,对于我们三位老师来说,这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
自动化系
石从继 李硕 赵燕 2010.9.2